English

历史在现实中升华

1999-09-02 来源:光明日报 苏丽萍 我有话说

历史题材近年来走红影视,而在戏剧舞台尤其是戏曲舞台上,新编历史剧历来占了半壁江山,且多以严肃的正剧出现,目前正在进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0年献礼演出,新编历史剧占了相当比重,与过去相比,这些剧作在选材、主题开掘及舞台表现上,都更加丰富多彩,并与现实紧密相关,它们不仅仅是以史为鉴,而是带给人更深层的思索。

表现真实的历史人物,是新编历史剧中最常见的。过去戏曲舞台上多表现帝王将相,话剧舞台上的历史人物则多为人们比较熟悉的历史名人,如关汉卿、蔡文姬、文成公主等,而此次献礼演出,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与他们的历史功绩一起,被艺术地呈现在人们面前,如山西省话剧院的话剧《元朝帝师八思巴》中辅助忽必烈统一华夏并首次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八思巴,广东省粤剧院的粤剧《锦伞夫人》中主张汉黎团结的黎族首领冼英,安徽省徽剧团的徽剧《刘铭传》中保卫祖国领土、击退外来侵略的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,云南省滇剧团的滇剧《瘦马御使》中勇于与大太监和作斗争的云南御使钱南园,中国京剧院的京剧《弹剑记》中为孟尝君两肋插刀的门客冯谖等。这些历史人物有的立下了不朽功勋,有的凭其正直的人格而青史留名。剧作在表现这些历史人物时,既不贬损,也不拔高,而是还原其本来面目,使形象真实、可信。

近年来,新编历史剧以当代人的审美意识观照古人,使历史在现实中升华,从而引人共鸣。历史只有被人发现并植入现实的思考之中才会具有意义和价值,这个发现是双向的——既是创作的也是观赏的,他们都须借助现代的理性眼光。上海京剧院的《贞观盛事》,讲述盛唐时期魏征对唐王李世民纳谏,使唐王释放后宫宫女,力戒奢靡的故事,剧中提出的廉政、爱民问题,在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,因而演出时剧场气氛十分热烈,达到了以古喻今的效果。此外,在今天我国面临分裂分子的挑战时,八思巴、冼夫人及刘铭传等先人维护祖国统一的义举,一方面证明了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,另一方面无疑给我们作出了榜样,堪称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注重刻画人物,是此次新编历史剧的共性。这些剧作一反过去惯于以事件的发展为主线的表现方法,更不人为地设置尖锐的矛盾冲突来突出人物,而以揭示人物的思想变化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。如《元朝帝师八思巴》的主题是在歌颂民族团结,但剧中八思巴与对立面贡布的团结与分裂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,使人们领略了正直、真理、宗教信仰、道德伦理及人格修养等诸多魅力。贵阳市京剧团的新编历史剧《范仲淹》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及积极入世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在今天仍值得倡导。海南省琼剧院的琼剧《苏东坡在海南》中豁达豪放、在海南传播中原文明的大文豪苏东坡,被贬时仍能积极为民造福的高风亮节,也仍为人们所称道。这些剧作所负载的,已不仅仅是歌颂历史人物,而是带给人诸多的启示,这就是人格的魅力。此外,在刻画人物时,做到以情动人,如《锦伞夫人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冼夫人,是一个有血有肉,集姑娘、妻子、母亲、首领四位一体的真实可信的人物。在她身上,有女性的妩媚,有母亲的慈爱,有首领的决断,决非一个干巴巴的女强人。民族团结固然合乎时宜,但成功女性的风采,亦令人称道。黑龙江省龙江剧院的龙江剧《梁红玉》,在表现梁红玉这位抗金女英雄的武将英姿时,也着重刻画了她为人妻、为人母的柔情,一改过去表现同样题材时的单调,塑造了一个丰满、成功的艺术形象,令人信服。

新编历史剧最忌只高唱主旋律,以主题和题材的重要性取代艺术性,令人欣慰的是,此次新编历史剧在舞台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:《锦伞夫人》和《苏东坡在海南》融入了黎族婚俗,《刘铭传》剧中穿插了台湾高族歌舞,《贞观盛世》中花脸创唱“四平调”,魏征与李世民有如歌剧般的对唱等,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
与电视剧的“戏说”不同,戏曲舞台上的历史剧,虽有不同程度的虚构,但都不失严谨。但很多剧作似乎不约而同地为主人公虚构一位红颜知己,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剧情,但未免落入俗套,使人有雷同之感,也或多或少地减轻了剧作的艺术感染力,这是剧作者们今后需探讨并解决的问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